科技动态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动态 > 正文
刘经南院士:智能化革命浪潮冲击下的测绘,不进则退 时间:2017-09-06

他认为,智能化时代下,测绘和位置服务行业要做好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转型。

“随着智能传感器设备和测量设备精度的智能性、实时性、可靠性越来越高,之前需要由人跋山涉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工作将由智能设备和机器人来完成。这意味着,测绘位置服务行业和测绘职业中的某些数据采集工作将可能被机器人所替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在首届中国地理信息应用创新创意高峰论坛中做主题为“智能时代测绘与位置服务领域的挑战和机遇”演讲时表示。泰伯网根据现场笔记,对刘院士的演讲进行了梳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

刘经南院士说,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将对包括GIS在内的许多传统行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他认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将让诸如测绘、教师、律师等众多行业从业者被机器人所取代。

在主题演讲中,刘院士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以及人工智能和测绘行业的关系。他概括说, 测绘行业作为海量数据生产者,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可能都会在智能化时代中由机器完成。

那么,这就意味着测绘与位置服务行业将要走向衰败或者被颠覆吗?

刘经南院士指出,随着科学进步,人类对时间和空间位置需求正在从事后走向实时和瞬间、从静态走向动态和高速、从粗略走向精准和完备、从陆地走向海洋和天空、从区域走向全球、从地球走向深空和宇宙。因为测绘的存在性需求,决定了它在智能化时代中不会消失,但必须完成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转型。

刘经南院士说,人类对位置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泛在测绘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包括对环境、人体健康、人身安全、时空动态等多方面都要做到更加精确的监测,满足“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下日新月异的个性化、智能化、实时化、精准化的服务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测绘行业便不会在智能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逐步衰退。

同时,刘经南院士还提出中国测绘行业在整个智能革命浪潮中的优势:一是世界最大的位置服务需求市场以及体量巨大的时空位置信息,可以为智能化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二是测绘行业拥有时空位置基准的法律主导解释权,时空位置数据精确性、特征性、复杂性标准的制定权。

随后,刘经南院士提出一连串问题:智能化时代,如何帮助行业转型?如何满足“互联网+”时代下不同的服务需求?测绘行业数据要求保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最大化挖掘大数据潜在价值?

他说,智能化时代,测绘行业要利用自身优势,抓住信息时代对时间和空间位置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实现跨界融合。在这里刘经南院士提出要建立测绘大脑,测绘大脑需具备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行为决策能力,并通过智慧化,完成预测能力。

刘经南院士表示,如何对海量大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和理解,把不同类别、不同精度、不同粒度的时空大数据统一到数据服务的标准体系中是智能化时代的一大挑战。此外,可以将人工智能知识转化为商业应用价值的人才也同样紧缺和亟待培养。同时他指出,智能化时代给测绘行业所带来的思维的变化和自主决策的影响,是对行业和个人最大的挑战。

刘经南院士在演讲最后总结到,智能变革时代,测绘行业应牢牢把握时空位置服务的法律、位置数据的资源优势,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物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时空观思维和创意思维,通过跨界融合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安全,争取智能化时代的主动权,实现测绘行业绿色、智能、泛在发展的整体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