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动态 > 正文
李克强密切关注科技创新 时间:2018-12-14

李克强:坚决破除制约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不合理束缚

“一直以来广大科研人员反映,一些支持创新的措施落实不到位,许多不合理的束缚仍然比较多。”李克强总理在12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说,“现在看来,要更大力度支持创新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决破除制约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不合理束缚。”

当天会议决定再推广一批促进创新的改革举措,更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京津冀、上海、广东等8个区域对促进创新的改革举措开展了先行先试。去年第一批13项改革举措已推向全国。

李克强指出:“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经过试点后有利于创新发展,要认真总结并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更大力度激活创新资源、激励创新活动,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会议决定,再将新一批23项改革举措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其中,在全国推广的主要包括:一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允许转制院所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订单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二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为中小科技企业包括轻资产、未盈利企业开拓融资渠道。推动政府股权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创业创新团队可约定按投资本金和同期商业贷款利息,回购政府投资基金所持股权。鼓励开发专利执行险、专利被侵权损失险等保险产品,降低创新主体的侵权损失。三是完善科研管理。推动国有科研仪器设备以市场化方式运营,实现开放共享。建立创新决策容错机制。

同时,将原先在个别区域试点的3项改革举措,推广到先行先试的全部8个区域,包括赋予科研人员一定比例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置科技创新专板、允许地方高校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

李克强最后强调,要加强对上述分批推广和其他先行先试改革举措的跟踪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促进改革深化,更大发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图为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清华大学。

李克强:攀登科学高峰没有“捷径”可走

李克强总理12月6日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攀登科学高峰没有“捷径”可走。广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切实沉下心来,力戒浮躁,甘于寂寞,十年磨一剑,把“冷板凳”坐热。包括智库在内的研究机构也要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拿出对国家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政府部门要当好科研人员的“后勤部长”,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为他们踏踏实实搞研究营造良好环境,用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李克强:要正视科技创新

关键领域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李克强总理12月6日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必须看到,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等关键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逼人,在科技创新一些关键领域,我们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李克强:科研管理不能等同于行政管理,要尊重其自身规律

李克强总理12月6日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科研管理不能等同于行政管理,要尊重其自身规律,核心是要以科研人员为本。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下发了不少文件,但一直有科研人员反映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这说明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仍有许多“坚冰”要破。有关部门要对项目管理、技术路线决策、预算调剂、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已出台的政策,逐一梳理,明确责任,确保全面兑现,切实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李克强:科技创新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

李克强总理12月6日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基础研究的高度和厚度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比重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科技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要有“真金白银”投入,但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因为很多创新成果不是政府能够“计划”出来的,而是企业在市场中不断磨合创造出来的。我们说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资源”其中就包括科技资源。政府要在科技创新中更加注重发挥引导性作用,出台政策要更多考虑为市场主体和科研主体简除烦苛、松绑放权,更大释放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