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军民融合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目标方向和明确可行的工作要求。军民融合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兴国强军目标的必要举措。5月20日,由人民日报社、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湖北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共同主办的“习近平军民融合思想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习近平军民融合思想研讨会现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肖天亮,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冯晓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成员王承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周先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研制核心人物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军委装备发展部第六十一研究所研究员尹浩,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副政委、少将谢贻平,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贺盛有,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张首映,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贾立政,以及来自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北京、湖北、山东、河南、黑龙江等全国军民融合典型单位代表,湖北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在汉军事院校、驻鄂军事代表机构、地市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军工企事业单位、民口配套单位、军民结合产业园区代表、中央和地方媒体代表,共计200余人参会。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五个单元,分别为致辞讲话、主旨演讲、主题研讨、签约仪式、对话交流等单元。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成员王承文致辞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成员王承文在致辞中指出,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既属于国防建设的范畴,又属于经济建设的范畴,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近年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将军民融合发展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工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坚决履行好总书记赋予的“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项光荣职责,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强调,“十三五”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防科技局将加强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领域和环节,努力解决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加强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扩大和深化“民参军”,推进军民资源共享,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周先旺致辞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始终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推进。”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周先旺在致辞中总结,在组织领导方面,省委成立了军民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专项领导小组,联合印发了《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将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个专项行动方案之一加快推进;在协同创新方面,成立了军民融合武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数据与应用中心。省政府先后与国家科工局和中船重工、航天科技等军工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重点领域实行协同创新。目前湖北省正在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武汉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此外,湖北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国防动员、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实现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的三提升。湖北将认真贯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前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产业融合为重点,以协同创新为关键,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肖天亮作开题演讲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肖天亮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主题,重点讲述了两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准确把握习近平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体系。习近平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地位,历史方位、总体目标、指导原则、主要任务、战略途径、战略保障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思想体系;二是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思考。习近平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强国兴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和指南。湖北作为三军大省,六大军工行业齐全,著名高校众多,军民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在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政策咨询、学术交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愿意为推进湖北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贾立政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贾立政说,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深远现实意义。为开好这次研讨会,人民论坛组织课题组,就军民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课题调研和理论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各界对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共识不断凝聚;二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代表着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三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既具有广阔的空间,又任重而道远;四是湖北省的军民融合实践值得深入总结。
在主旨演讲单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研制核心人物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军委装备发展部第六十一研究所研究员尹浩分别作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作主旨演讲
李德仁院士的演讲主题为“关于建设军民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实时服务系统的设想”。他谈及当前国家需求和国际高科技发展形势,认为建设我国自主的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是实践军民深度融合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的有力举措,鉴于西方国家尚未形成这样的实用服务系统,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群力攻关,率先做出原创性的科技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研制核心人物杜祥琬作主旨演讲
杜祥琬院士结合科研实践讲述了学习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思想的理解和体会。他认为军民融合是科技发展的固有本性,且服务于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在具体融合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科技融合、产业融合、机制融合、需求融合和人才融合协调统一,另外,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应的文化和精神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委装备发展部第六十一研究所研究员尹浩作主旨演讲
尹浩院士详细介绍了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项目背景、技术特点、卫星移动通信的优势以及后续发展问题。他指出,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立项伊始即广泛收集军民各部门、各类用户的使用需求,组建军民写作科研团队,为系统突破难关、成功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是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典范,也是在重点领域融合取得重大进展的代表之一。
在主题研讨环节,领导专家、典型单位代表,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主题研讨现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军民融合发展境况,指出要把握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通过军民技术双向转移不断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表示,要充分汲取中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遗留下来的智慧经验,并积极运用到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中去,在智库发展、技术革命、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核心竞争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桂华从军地人才融合的角度,交流了通过军事化管理、教育资源整合、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等举措培养海军国防生、综合素质人才以及创新团队的经验。
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秘书长于川信强调,要将自主创新作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主旋律,注重战略布局、体系构建、示范先导三方面同步发力,破解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镝强调,企业主体在生产研发和产品应用过程中要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应对军民深度融合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下午的对话交流中,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朝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秦尊文,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永光,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景君,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钢,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秘书长季会现等嘉宾围绕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创新进行交流研讨,取得丰硕成果。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与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会上,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贾立政,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张忠凯,代表双方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打造一个增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军政产研学沟通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和系列讲话精神、实现富国强军凝聚共识、献策献力。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张首映做总结发言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张首映做了精彩的总结发言,他指出,通过本次研讨会,更加增强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融合发展战略的理解和信念。21世纪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建设,未来我们的军民融合会紧跟着新的发展步伐来形成新的时代和新的格局。企业家如能抓住这次中央下发的政策红利,必将快速步入发展快车道。另外,要进一步增强精神复兴,要更加自信,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增强我们作为世界强国的自信。虽然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但未来只要形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形成一种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格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也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