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奖项介绍:GPS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研究
奖项名称: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简介:攻关目标是解决机载GPS动态载波相位测量技术问题,确保GPS航空摄影测量可获取厘米级精度的三维摄站坐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摄影测量工作者曾致力于摆脱高投入地面控制点测量野外作业研究试验,但未形成经济实用可普及的代方法和技术。由李德仁院士任课题组组长、刘基余教授任课题组副组长的团队,用机载GPS动态载波相位测量技术解决这一历史难题,研究成功“GPS航空摄影测量技术”。1994年12月通过由国家测绘局组织的鉴定,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1994年5月以来,与有关单位合作,先后利用多种航摄飞机,在国内8个地区航摄测区进行了GPS航空摄影测量的生产实践应用;其中中澳海南项目三年完成了全岛30000km2航测任务,为按时优质建立海南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系统、获得1m分辨率全岛影像数据作出重要贡献;这是澳方专家无法完成的工作,受到澳方好评。还为外交部完成中越边界重新勘界航空摄影测量,创立了无地面控制GPS摄影测量技术,避免作业员雷区作业的危险,及时快速地完成任务,使我国在中越边界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受到了外交部亚洲司表扬。2002年8月,在新疆库尔勒大沙漠地区进行了64876km2的GPS航空摄影测量,解决了沙漠地区难以布测大地测量控制点的大难题!
主要创新点: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评定机载GPS动态测量数据质量优劣的“动态图形数据检验法”和伪距及载波相位测量数据并行动态处理法;研制成功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DDKIN GPS动态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用该软件精确地解算出了300余飞行架次飞机在航7维状态参数。以上刘基余教授主持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刘基余),并被SCI和EI检索。
项目来源及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发展基金;30万元。完成时间:1994年。
获奖者:李德仁、刘基余、陈小明、袁修孝、朱宜萱、李静年、王树根、蓝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