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是电子政务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由于缺乏空间信息数据的支持,无法实现空间响应、空间管理和空间支持下的指挥等功能,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即政务地理信息体系,将实现电子政务质的飞跃。
当前,广西正以深化政务公开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管理规范、功能完备、办事公开、信息共享、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重点完成设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平台项目与领导决策参考分析等系统的建设。地理空间信息作为重要的基础信息数据,在政务信息交换共享与决策分析过程中可以起重要支撑作用,通过构建现势性强、完善的、权威的省级地理空间框架,可以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创新。
一、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内容
(一)建设内容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将完成全区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采集、整合与建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地理信息公共云平台及其示范应用建设。在数据采集、整合与建库的实践中,参考国家和相关行业标准,并结合广西数据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广西需求的建库规范。在地理信息公共云平台建设中,将基于国际领先的云服务平台实现全区海量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的云存储、云处理并确保云安全,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建立空间数据中心和注册中心,并完成可与全国测绘成果分发服务网站格式对接的元数据采集工具软件。
1、紧密结合广西全区实际情况,从满足自治区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用决策需求出发,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基础进行更新与完善,建立自治区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建立现势性强的、完善的、权威的、唯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建成自治区地理信息公共云平台,为自治区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内网和专网等不同安全级别的空间信息服务,并为地理信息公共云平台的维护和应用建立稳定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支撑环境。
3、基于自治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地理信息公共云平台,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开展应用示范。
(二)主要特点
1、构建广西全区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多源多尺度空间数据。该数据库集中管理1:5000到1:400万的多比例尺数据,共享管理全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和地理省情监测等专题数据。
2、采用国际领先的云服务平台实现全区海量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的云存储、云处理并确保云安全,基于涉密网、电子政务内网和互联网,提供不同安全级别的服务平台,以在线共享、离线共享和服务定制三种方式为各行业应用系统的构建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3、提供可与天地图对接的从电子地图到影像的服务,建成天地图•广西,作为天地图未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分布式节点提供服务。
4、提供从4D产品到可量测实景影像和三维模型的更精细的空间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平台支持二、三维一体化无缝浏览。集成公共空间重点区域精细三维模型。
5、实现从全区基础空间框架数据向物联网移动终端的延伸服务,为国情监测、应急、经济普查等提供移动空间信息服务。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项目在设计时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推进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进一步实现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积极推进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在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的应用,为未来数字广西上升为智慧广西做好技术支撑。
二、广西电子政务信息化对地理空间框架的需求
(一)原有基础与应用
广西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初步建成。按照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总体架构,建立了连接全区14个市、75个县(区)和180多个区直单位的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以及连接200多个区直单位的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各级各部门办公局域网络基本普及,部门纵向网络建设快速发展,地区横向网络建设有效推进。南宁、柳州、北海、桂林、钦州、贵港、梧州等已建立本级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横向网络,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络建设开始起步。
电子政务应用广泛开展。实现全区公文网络化传输和全区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应用;开展政务服务电子监察应用,全区125家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区)三级联网的政务服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广泛建立,初步实现自治区、市、县(区)、乡四级政府信息统一公开。全区各部门业务系统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成了广西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广西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广西财政网站系统、广西审计业务系统、广西地税信息系统、广西企业资质管理系统和广西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等部门业务系统,有效地提升了政务部门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市、县(区)政府电子政务应用取得突破,南宁数字城管、柳州重点工作督查管理系统、北海电子政务系统、玉林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忻城电子政务平台等已建成投入运行,在各级政府开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电子政务数据库建设情况
“整合全区基础数据,在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建成全区统一资源等基础数据库;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性信息资源数据库。具体包括以下数据库:
一是法人单位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完善以法人组织机构代码为标识的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各类机构单位基础信息库,并建立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共享和校核机制。
二是人口信息资源库。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区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以居民身份证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人口基础信息库,
并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和校核机制。
三是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建设和完善以测绘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并以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为基准,建立信息共享和校核机制,逐步建设土地矿产资源、海洋环境状态、地质地震构造、森林湿地荒漠、水源水系分布、行政区划和国土资源监管等业务信息库和信息系统。
四是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整合利用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我区完整、统一、高效、适用的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为开展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等分析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五是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以国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国家重要文物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信息资源库。
(三)广西政务地理信息的需求
政务信息化是我国政府对办公自动化、信息公开化等工作的要求。政务信息化依赖于政务数据,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环境和其他政务数据,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团、社区等的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环境、自然、公民、人文和地理等方面的众多实体集、主题数据库;涉及人员、土地、矿产、资产、金融、信贷、财经、投资、计划、公文、议案、档案、新闻、会议、器材、网站、领导批示、各种活动、日程安排、图书资料等方面,数字化形式有
文本。其中地理空间信息是政务信息化的基础,是提供其他政务数据的空间分布载体。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电子政务系统,不仅可以辅助领导决策、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还可以在市政管理、环境监控、应急处理、安防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办公系统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广西电子政务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空间数据在政务网内的有效数据分发;二是专题数据与空间数据的集成以及无缝拼接;三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与空间数据集成。
三、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与电子政务集成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的服务目标之一是满足发改委、公安、林业、环保、海洋、城管、港航、民政、农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电力等大部分政府部门用户的基本地理空间信息需求,这些部门迫切需要将部门的专题信息与空间信息进行集成,并实现基于空间位置的查询、分析和决策应用;但不像国土、规划等部门那样需要非常高的空间定位精度,也不需要传统地形图那么多的表达要素。
分析表明,这些政府部门拥有的大量业务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密切相关,但是这些信息几乎都没有空间坐标,因此无法与地理空间信息整合,无法实现可视化的空间分析。为了将这些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进行集成与融合,真正为政府部门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提供直观的基于空间位置的辅助服务,必须建立空间与非空间信息之间的联系。地名地址编码正是建立这二者之间联系的最实用手段。
因此,在面向政务用户提供空间信息服务时,可通过规范地名地址信息的分类、分层、编码及位置信息等内容,建立起专题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叠加或匹配的桥梁,再结合部分要素的基础地理信息,构成面向政务应用的地理信息公共云平台数据。
地名地址数据用于作为专题信息和基础空间信息联系和集成的桥梁,具体包括行政区域地名、街巷名、小区名、标志物名、兴趣点名、门(楼)址等,其中行政区域地名又可分为市(地区、自治州)级、县(区、县级市)级、乡(镇、街道)级和行政村(社区)级,街巷名、小区名、标志物名、兴趣点名也可根据需要细分子类。
四、基于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的电子政务信息化案例
(一)应急平台应用系统
广西应急平台系统以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基础,根据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管理、决策的需求,在相关厅局部门的配合下完成应急专题数据的地理位置或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整合,构建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现势性强、内容比较完善的全区应急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应急专题数据的整合,实现相关数据之间集成应用,实现应急指挥中心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指挥决策,同时保持集成后的应急专题数据向上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向下与地市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保障各级政府部门综合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应急指挥与处置决策。
广西应急平台系统按照使用范围分为涉密版与政务版,涉密版依托于基础版广西地理信息公共云平台,能够使用应急系统所有功能,系统中的应急专题数据采用真实坐标与信息,部署在保密专网内供自治区应急办与应急办授权单位内部使用;政务版依托于政务版数字广西地理信息公共云平台,采用的应急专题数据需要经过保密处理,系统仅提供政务网内各个单位所需的浏览与查询等基础功能。通过该应用示范系统(见图1),保障政府领导与各单位在紧急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快速、直观、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为领导提供科学的指挥与应急辅助决策支持。
(二)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以GIS技术为基础,融合人口信息存储、管理与分析,并依靠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广西电子政务网与广西人口信息数据库,建立人口地理信息专题数据库,建成规范化的地理信息与人口信息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地名地址数据服务,完成现有人口信息与地理空间的联系与匹配,实现人口信息的空间查询、管理、显示、输出、统计分析、共享与发布功能。主要包括三个应用平台。
1、人口地理信息平台
通过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提供的数据与功能服务接口实现电子地图的缩小、放大、漫游等功能,实现地理系信息与人口信息的综合查询与现实。可通过各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查询其相应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人口信息。能够结合人口与地理信息动态制作与输出各种人口专题地图。
2、计生业务平台
计生业务平台主要处理计生业务并记录计生方面的业务信息,当内容设计到人口信息变更时自动生成一份人口信息变更记录,记录经过审核同意后录入到人口信息库中。平台建设立足于现有基础,通过引入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相关API,在现有平台中加入地理信息要素,使业务办理时能够方便的使用人口地理信息平台。
3、人口统计与预测
根据地理名称或行政区范围,动态制作与输出人口统计信息报表。结合不同的统计方式,可以将统计信息与地图相结合,以直方图、饼图等方式输出专题报表。
根据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计生工作的发展趋势,及早提供计生工作预警,并针对不良发展趋势及时开展相应的工作;预测各个政区内入托、入园、入学人数与具体分布;结合人口普查数据预测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政区内各年龄段人口的地理分布;结合入园、升学情况预测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发展趋势;预测男女结婚登记人数变化趋势,并结合结婚登记数据预测生育高峰。通过计生数据,监控并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与性别比例变化趋势。
(三)广西经济普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
根据统计局经济普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整合经济普查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持,建立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普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
首先,在对我区经济普查数据收集、录入、审核、评估等涉及我区经济普查工作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经济普查数据库。通过广西电子政务网获取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提供的数据服务。在影像数据上叠加普查区划图,依据普查区边界划分普查区底图,供普查地理信息系统与移动普查终端使用。
其次,将普查成果数据与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结合,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制作紧密联系地理信息、图形图表化的普查专题数据。完成普查表的影像扫描,检索目录建立;整合录入的普查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的汇总、分类等分析。对普查表数据按专业或区域分类汇总,方便数据审核、检查和验收。
第三,普查专题数据制作完成后,结合采用政务版地理信息公共云平台提供的数据服务、功能服务、定制服务搭建普查综合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系统发布普查成果,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五、结束语
目前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已经开始建设,多个政务信息化目标的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将同步建设,本次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目标上,将从过去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转变,在建设方式上,将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转变,在系统模式上,要从粗放离散的模式,向集约整合的模式转变。
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和共建共享,最终形成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民生应用需求的快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大众民生提供快速、准确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作者:黄日娟 廖永生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国情监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