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张小红教授主持完成项目获2012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时间:2013-04-11

根据中国测绘学会《关于2012年测绘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测学发[2012]92号),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与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合作,我院张小红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精密单点定位理论方法、软件系统及其推广应用”喜获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成果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以及横向科技开发项目,历时近10年,十余人参与研究而取得。项目针对传统相对GPS高精度定位依赖地面基准站的固有缺陷,围绕GNSS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理论、技术和方法,突破了静态和动态GNSS单机厘米级定位中的数据预处理、快速初始化及非差模糊度固定等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显著提高了PPP定位的可靠性、缩短了定位收敛时间,拓展了PPP技术的适用性等。率先在我国研制出一套能进行工程化应用的PPP综合数据处理软件系统(TriP),软件具有静/动态定位、测速、授时和低轨卫星定轨等功能,形成了从双频到单频,单系统到多系统,静态到动态,事后到实时,浮点解到固定解的一整套精密单点定位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项目成果丰富并发展了GNSS精密定位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大范围、困难偏远地区精密定位实施难、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为海、陆、空、天的单机高精度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项目组先后发表了PPP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 SCI 13篇,EI 16篇,3篇发表在国际大地测量学科顶级刊物《Journal of Geodesy》上,4 篇发表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顶级刊物 《GPS Solutions》上,1篇论文获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1项,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3项。

项目成果已应用于格陵兰冰盖航空测量实践中,解决了困扰丹麦空间研究中心多年的技术难题,得到了丹麦空间研究中心的高度评价;成果应用于“西部测图”国家重大测绘工程、玉树地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程中,解决了上述项目中缺乏地面控制点的难题。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国家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等国内外数十家单位工程实践中。其中,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和TriP软件获取摄站和地面点像控坐标进行GPS辅助空三技术,已经成为了SWDC航摄仪的标准作业方式。项目成果在大地测量、海洋测绘、航空摄影测量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