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遴选结果进行公示,我院宁津生院士负责主编的《测绘学概论(第二版)》和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负责编写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二版)》两部教材成功入选。
《测绘学概论》由宁津生院士主编,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6位院士和武汉大学的其他多位知名教授联合编写,以精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当代测绘学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和最新技术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地位和作用,包括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地图制图、海洋测绘、空间定位与导航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等内容。该书被公认为我国测绘教育领域最权威、最经典的“大师之作”。 该书出版的最大意义在于首次在一本大学教材中凝聚如此众多院士和知名学者的智慧,其中不仅有对各个专业领域理论和应用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的总结归纳,还有对未来学科发展高瞻远瞩的宏观描述,所以堪称测绘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的力作,为我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书第一版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出版以来在全国开设有测绘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广泛使用,受到各使用院校的一致好评,第二版教材获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教材和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教材。它不仅是高等学校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公共专业基础课的通用教材,也是面向从事测绘工作的科技与管理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教材。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十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二版)是“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也是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的专用教材。该教材历史积淀相当深厚,一直是我国测绘教材的优秀代表。从第一本教材《测量平差法》到现在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历经65个春秋和16次改版,不断根据当时测绘学科的发展,及时补充新内容。每一次的改版,都凝聚了老一辈测绘教育家的心血和学术成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二版)主编陶本藻教授从教五十余年,培养学生无数,桃李满天下,是我校本教材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测绘领域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编邱卫宁教授,长期从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的教材建设、教学与改革,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是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的负责人。主编姚宜斌教授是测量数据处理领域的新生力量,思想活跃,紧跟平差理论的最新发展,致力于教材建设中教学和科研的完美结合。他们在教材建设中立足基础性、保持先进性、强调实用性、体现科学性,在每一次改版时,主编人员都会在国内外进行充分调研,使该教材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力。教材的再次改版,必将为该教材注入新的活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据悉,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和《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04号)要求,经部属高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出版社补充推荐,专家会议评审,本次共有1107种教材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约2200本教材列入规划。与“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相比,本次遴选总量大幅减少,重点更加突出,体现了优中选优、锤炼精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