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学工作捷报频传:我院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 时间:2013-04-11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高函[2009]18号,我院“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荣获2009年度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这是我院今年第3项获国家级教学建设成果。此前我院宁津生院士负责的教学项目“面向信息化的测绘工程专业改革及系列精品课程建设”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郭际明教授负责的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教育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确定了北京大学“普通化学本科主干基础课教学团队”等305个教学团队为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武汉大学共有四个教学团队申报,全部获批2009年度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获批2009年度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还有:姚端正教授负责的“物理基础核心理论课程教学团队”;赵林教授负责的“西方哲学教学团队”;汪晖教授负责的“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

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一个以院士和国外知名华人学者为顾问、以国家教学名师为团队负责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优秀教师队伍。团队成员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平均年龄40岁,平均高校教龄11.4年,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团队带头人李征航教授为国家教学名师,是本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具体负责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团队有顾问2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刘经南院士是本领域的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对学科的发展及定位、教材编写等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高扬教授现任教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是我校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经常给团队提供国际上有关卫星导航定位的最新信息和资料,同时定期回校参加部分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团队负责的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主要包括:GPS原理及其应用(含双语教学)、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卫星导航定位算法与程序设计等, 以及相应的实习课程。其中核心课程“GPS原理及其应用”已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团队先后出版系列课程教材8本,核心课程教材已成为我国测绘专业的通用教材。承担了多项教改项目,其中“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改造和建设大地测量专业的研究和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信息化的测绘工程专业改革和系列精品课程建设”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理论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其应用”获全国测绘类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教材类)。

团队所在的测绘学院拥有60余台各种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设备(GPS/GLONASS接收机)和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处理软件,为学生进行GPS实验、实习、科研创造一流的软硬件条件。团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三创型”的复合人才为目标,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专业能力过硬、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生,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以及社会的广泛欢迎。近四年,团队老师指导的本科毕业生获得湖北省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

团队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如Journal of Geodesy、Survey Review,测绘学报)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承担了多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863计划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近二十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多项;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研究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精密单点定位软件、高精度自动化形变监测软件和星载GPS实时定轨软件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