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武汉大学珞珈讲坛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500场学术盛宴。珞珈讲坛第500讲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和测绘学院共同承办,我院81级工程测量专业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应邀作客讲坛,以“动态精密测量技术及工程应用”为题,为武大师生带来一场测绘前沿技术的深度报告。武汉大学副校长龚威出席活动并向李清泉颁发珞珈讲坛纪念牌,测绘学院院长姚宜斌主持本次讲坛。
在近两小时的学术报告中,李清泉院士系统阐述了基础设施服役状态动态精密测量理论创新和自主装备研究突破。他指出,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运营安全是国家重大需求,变形测量面临“测快、测全、测准”挑战,团队在动态时空基准建立与维持、多源多尺度数据配准与融合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理论方法,在瞬时变形、表观变形和内部变形测量技术上取得开创性突破。李清泉院士详细介绍了团队发明研制的自主测量装备,包括全断面三维激光检测车、四足移动三维测量系统、管道检测球型机器人等,在测量理论、传感器、测量技术、处理方法以及高端装备方面进行了全链条创新,实现装备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和出口海外,研究成果服务青藏铁路、冬奥会速滑馆、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李清泉院士认为,未知空间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科技前沿和争取制信息权的关键,介绍了团队目前在未知空间自主测绘领域的研究探索。
报告结束后,李清泉院士与现场师生就精密工程测量发展趋势、测绘装备创新、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时空信息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报告人简介】
李清泉,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城市信息学会副主席、《测绘学报》编委、《Urban Informatics》期刊亚太地区主编。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2)、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排5)、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省部级/一级学会一等奖8项(排1)和国际移动测量杰出贡献奖等。授权发明专利80项(排1),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0项,主编参编标准规范7部,出版本领域首部中英文专著《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等著作7部,发表SCI论文260篇,谷歌引用超2万次,H指数76,入选斯坦福大学“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文字:万太礼
图片:黄海波
审核:闫 利 胡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