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指导教师、2018届本科生:
201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将开始,为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学院根据本科生院“关于认真做好201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通知”(武大本函 [2018]45号)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
1. 成立答辩委员会
主任:姚宜斌
副主任:邹进贵、王中全
成员:刘异、赵前胜、史俊波、张守建、温扬茂、向东
秘书:秦咏梅
2. 成立答辩小组
各系指定论文评阅教师,成立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设组长1人,秘书1人,成员原则上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秘书负责做好答辩记录等工作。
二、毕业论文(设计)评阅
学生登录论文管理系统提交论文定稿并完成论文检测。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是否由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审核,根据论文完成情况及检测结果给出审核意见,并在论文管理系统里填写《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由评阅教师于5月28日前对论文进行审核,并在论文管理系统里填写《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对于评阅不合格的论文,学生应根据评阅教师给出的意见修改论文后再次提交评阅。
三、学生答辩资格审查
院答辩委员会审核学生答辩资格,于5月30日前公布具有答辩资格的学生名单。
有下列情况的学生不能获得答辩资格:
(一)毕业当年申请延长学习时间者;
(二)必修课程累计离毕业要求学分差15以上学分者;
(三)论文评阅不合格者;
(四)由他人代写论文者;
(五)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者;
(六)伪造数据者;
(七)未参加论文检测,或论文检测不满足要求者。
四、答辩要求及答辩安排
1. 答辩要求。学生答辩以PPT形式陈述,时间不少于10分钟,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学生答辩时自备纸质论文1本,供答辩委员查看。
2. 答辩安排。第一次答辩时间5月31日-6月1日,第二次答辩时间6月8日,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第二次答辩分推优和重审两类,具体如下:
(1)推优答辩:学院选拨毕业论文(设计)优秀的学生参加推优答辩(5月25日前论文检测结果A级,答辩成绩90分以上),其比例为毕业生人数的8%。学院根据推优答辩的成绩按毕业生人数的5%向学校推荐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重审答辩:学院安排论文问题较多的学生,以及5月25日前未对论文进行首次检测或检测结果为C级,6月1日前论文检测合格,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核通过的学生,参加重审答辩,其比例为答辩人数的5%。
3.请各系于6月3日前将参加第二次答辩学生名单报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单项成绩评定和总成绩评定一律按照百分制记载。总成绩评定时,一般应包含指导教师评分(占总成绩30%)、评阅教师评分(占总成绩30%)和答辩评分(占总成绩40%)三个部分,各部分成绩单项评分一般不得超过95分。若指导教师评分与评阅人评分差值超过15分,则应经答辩小组讨论确定评分。各答辩小组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优秀率(90分以上为优秀)控制在答辩人数的30%以内。
六、实施方式
现场答辩采取线下完成、线上录入的方式。各答辩秘书于答辩前制作每位答辩学生的《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表决票》(每位委员1份,后简称“表决票”)和《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1份,后简称“评分表”),填写信息以论文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为准。答辩结束后,由答辩秘书将评分表和答辩成绩录入到论文管理系统。
七、毕业论文(设计)材料归档要求
1. 纸质材料。由答辩秘书于6月6日前将所有的表决票和评分表分别按照学生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后交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归档。
2. 电子材料。学生于6月13日前将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电子版交各班学习委员,其中包括开题报告和论文两个文件(WORD或PDF,论文题目必须与论文管理系统中的题目一致),文件名命名方式分别为“学号-姓名-开题报告”、“学号-姓名-论文”。各班学习委员于6月15日前将汇总的电子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709089178@qq.com。未交电子材料的学生不能领取毕业证和学位证。
测绘学院
2018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