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聚焦创新发展,共绘未来蓝图 ——时空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5-10-19

10月17日,旨在推动新兴专业创新发展的“时空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和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共同承办。本次会议汇聚了李建成院士等众多学界与行业专家,共同围绕时空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现状、未来方向、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蓝图。会议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党委书记晏金柱主持。


李建成院士讲话。他回顾了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专业技术发展脉络,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高校的专业建设经验与办学特色。李院士指出,在当前技术快速迭代与行业需求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专业建设必须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经济发展需求。他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迫切性,提出可以借鉴“硅谷模式”的创新精神,突破传统思维限制,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毕业生在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姚宜斌教授从建设背景、人才需求、专业内涵、课程体系、建设优势和专业的发展规划六个方面对时空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解读。他强调,新专业的建设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时空信息工程专业必须突破传统框架,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着力培养学生的“时空信息+”复合能力。


专家们在自由发言环节深入剖析了行业需求与传统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并围绕培养目标升级、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具体建议:一是在夯实时空数据获取与处理的共性能力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二是构建以“时空基准-认知-感知-处理-建模-决策”为核心的完整知识体系。提升计算机类课程比重,增设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开发等前沿实践模块,补充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与数理基础。三是尽早开展科研项目与实践环节,采用问题导向学习、现场教学、竞赛驱动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学互动性与实用性。四是统筹校企资源,邀请企业技术高管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共同编写契合行业需求的新形态教材,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实验设施建设,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本次研讨会成果丰硕,不仅厘清了时空信息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更在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合作机制等方面凝聚了广泛共识,为该专业顺应时代潮流、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拔尖创新型领军人才指明了清晰的实践路径。


文字:褚丽丽

图片:会务组

审核:李星星 胡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