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团队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时间:2022-06-10

6月8日,共青团中央公布2022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我院“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团队获此荣誉。据了解,今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征集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3.2万余名青年的申请,最终142名优秀青年和23个青年集体脱颖而出。

作为我国数字高程基准理论研究和工程化应用的拓荒者,“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团队历经30年,勇闯1厘米精度高程基准确定理论创新的世界“无人区”,开辟了“卫星定位+数字高程基准”精确测定海拔高的中国新途径。首次将国家数字高程基准覆盖我国全部国土范围,且精度突破1分米,省/市级数字高程基准精度(1.8厘米/4毫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引领中国高程测定从“石器时代”跨入“数字时代”,成果应用于29个省,覆盖国土面积75%,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天堑”,为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中线、汶川地震灾后快速重建等特殊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高效的海拔高测量服务。团队获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面向学科基础前沿,勇攀科技高峰,破解1厘米高程基准世纪难题

高程基准是各类工程建设的基础。自1828年高斯提出大地水准面概念表达高程基准以来,其高精度确定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1厘米精度大地水准面确定成为学科世纪难题,国际大地测量学界更是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地形极为复杂,高差近9000米,陆地面积仅占全球2%,但大地水准面起伏占比超过60%,居世界之最,精密确定尤为困难。

面对这一难题,鲜有学者问津,团队负责人本着对这一学科的热爱,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引下,攻读博士期间就立志于精密大地水准面确定的理论研究,以无畏无惧、自立自强的精神凝聚起一大批青年学者和学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勇闯1厘米精度高程基准确定理论创新的“无人区”。从发现斯托克斯-赫尔默特理论缺陷,到创造性提出了地形凝集的方法体系,最终啃下这块硬骨头,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建立1厘米精度数字高程基准的理论难题。以苦为乐,勇攀高峰。在西部无人区,克服生理极限、披星戴月采集数据是常事;滑坡、泥石流也难以阻挡现场观测的决心。在实验室里,与长达近五十年的历史观测数据较真,二十余名青年成员,对几百本观测手簿、上百万条原始数据记录,一个个的检核、分析和测试,完成了对中国大陆现有基础测绘数据全面统一的精细预处理,为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提供了保障。

历时30年,形成了自主的精密数字高程基准确定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了数字高程基准精度从亚米级、到分米级、再到厘米级的“三次跨越”。

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革新技术模式,实现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

传统高程测量,是用脚步丈量地球,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高山和海域更是难以跨越的“天堑”。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等高程控制网测量仅完成了3期,最新一期的路线长12.6万公里,历时3年才完成。上世纪末,我国国家级数字高程基准模型精度仅约40厘米,省级约5-10厘米,无法满足工程建设和精密位置服务中快速精确测定海拔高的要求。寻求经济、高效的全新高程测定方法,革新高程基准的建立和维持方式,已迫在眉睫。

团队紧跟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率先提出了用数字高程基准取代传统水准标石的新思想,克服了高程基准建立、传递和维持的难题,开辟了“卫星定位+数字高程基准”精确测定海拔高的中国新途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所有水准标石都遭到严重破坏,传统技术重测至少需要两三年。团队青年成员灾后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连续奋战15天,快速重建了灾区“数字高程基准”,对建立灾区应急通道等抢险救灾及后期重建起到巨大作用。

团队首次将中国陆海统一数字高程基准提高到优于1分米精度,优于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率先建立了国际精度最高的省(1.8厘米)、市(4毫米)级数字高程基准模型。成果规模化推广到我国29个省,覆盖国土面积75%。广泛应用于国土、水利、交通、自然资源调查等行业和“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中线”等国家重大工程。《光明日报》以“引领中国高程测定从‘石器时代’跨入‘数字时代’”予以报道。

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汇聚优秀才俊,成为人才培养的“新基准”

作为我国测绘科技基础研究的前沿阵地,团队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青年的加入,规模不断扩大。既有甘坐“冷板凳”,孜孜不倦,潜心几十年的一批“老青年”;也有“初出茅庐”刚刚踏上科研之路的研究生;还有来自美国空间研究中心、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等海外知名科研机构的学子。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永葆青春,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其中,中共党员51名,共青团员58名,35周岁以下青年人员64人,占总人数80%;9人次入选国家级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5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新基准”,为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输送了120多名青年骨干。

为了破解世纪难题,团队迎刃而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成绩斐然。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0余篇,相继获2014年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7年自然基金创新群体、201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2021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不畏困苦、不怕牺牲,丈量祖国壮美河山,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团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测绘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嘱托,继续创新拼搏,时刻不忘科学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继续秉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地理信息强国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青春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