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术交流 > 正文
【坚白学术论坛】南京大学王涛、翁辉辉、阮友谊等青年学者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时间:2023-05-17

5月8日下午,“坚白”学术论坛(2023年第9期)在测绘学院218会议室成功举办。应李江涛研究员邀请,南京大学翁辉辉副教授、阮友谊副教授、王涛教授,分别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快地震和慢地震破裂动力学”、“海底火山岩浆的动态运移过程和喷发预报”、“月球浅部散射性质研究”的学术报告。论坛由李江涛研究员主持。

翁辉辉副教授首先对最新发展的、基于断裂力学的三维破裂理论进行了介绍,该理论的主要特色在于可同时对快地震和慢地震的破裂规律进行描述。随后,基于这一理论,翁辉辉对观测破裂速度差异极大(跨越几个数量级)的不同的地震类型,如慢滑移、海啸地震、亚剪切地震、超剪切地震等进一步进行了分析,指出快地震和慢地震的破裂速度受控于断层上的能量比。最后,他就该三维破裂理论如何用于预测未来的地震震级及具体的防灾减灾工作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并认为该三维破裂方程有望为地震灾害评估提供重要约束。

在报告后,翁辉辉副教授与参加论坛的师生就全球观测破裂速度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重点讨论了观测的断层破裂速度在10m/s~1000m/s间出现明显间断的成因及其可能的补全方式。


阮友谊副教授则主要就火山学最基本问题之一的岩浆动态运移过程问题进行了汇报。他首先指出,传统的监测手段,如地震活动性和地表隆升观测,均只能监测研究从岩浆囊到地表的活动,因此基于这些观测的火山喷发预报往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阮友谊使用了最新发展的瑞利波导纳法(D/P ratio method),对太平洋东北部的Axial Seamount火山在2015的喷发前后下地壳每日的速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基于速度变化结果对岩浆从局部上涌造成喷发的多阶段过程展开了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幕式岩浆首先上涌并聚集导致岩浆囊进入超压临界态,然后迅速的喷发和补充,最后从下地壳缓慢流失。最后,他指出岩浆上涌产生的下地壳速度显著下降能为喷发预报提供新的预兆信号,进而将预报的时间精确到几周内。

在报告后,阮友谊副教授同与会师生就瑞利波导纳法的原理、基于岩浆动态运移过程观测的火山喷发预报稳定性、下地壳速度变化与深部岩浆运移物理机制的对应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在本次论坛的最后,王涛教授对月球浅部散射结构性质进行了介绍。他首先指出,相比于地球和火星,月球浅层结果具有显著的强散射特征,这使得月震接收函数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而另一方面,行星浅部的散射特性对于研究行星内部地震波速结构,陨石撞击历史和早期演化过程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涛团队通过计算不同散射介质的理论地震图,并对比实际观测的地震、月震和火震资料,揭示了行星浅部散射性质差异的可能同浅部的含水量等因素有关。此外,他们还通过对月震近震波包的正演模拟,揭示了月海和高地浅月表存在着散射性质的差异,同时指出这可能与月海区域玄武岩喷发对浅部月表结构的重塑有关。

在报告后,王涛教授同参会师生就强散射结构形成的原因、记录到的月震信号在月球两侧(向地、背地)的不均匀分布、在强散射条件下那些地震学方法适用于月球结构观测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交流。


翁辉辉简介:

翁辉辉,南京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地震震源物理过程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2015年取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法国UCA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于2022年9月加入南京大学。


阮友谊简介:

阮友谊,南京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衰减Q值成像、高性能计算和地震波全波形反演研究,2012年取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8年加入南京大学。


王涛简介:

王涛,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地球和行星内部结构研究。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200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毕业,2013年取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南京大学,2022年任南京大学教授。


文字:邝晔旸、彭宏睿、龚峻仪、李江涛、高迎春

摄影:黄海波

审核:邹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