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我院硕士生马中天发表卫星重力揭示河口冲淡水在海洋远场传播机理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2-10-25

近期,国际环境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2年影响因子10.75)发表了题为“Gravimetry-based terrigenous freshwater extension in the sou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response to monsoon under ENSO”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扩展并深化了发表在《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期刊的研究内容。论文第一作者是测绘学院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马中天,导师霍学深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4003,41674007和41374010的资助。

河口冲淡水在海洋中的传播、历时与消散过程一直为物理海洋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前人主要依赖出海调查(如同位素采样),采样具有局部性、非连续、高成本等缺点,而范围集中在河口近岸外海区,因此对其远洋大范围传播以及扩展模式的认知极为缺乏。为此,有必要引入全球覆盖、观测连续而低成本的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对河口冲淡水及其扩展进行长期且连续有效的观测,从而进一步探索其在地球系统中的长期作用机制及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本研究全球首次提出了基于时变重力卫星(GRACE)连续观测远洋河口冲淡水的大地测量方法,计算湄公河河口冲淡水在南海的传播时延,推断其远场传播模式,并与实测同位素淡水年龄进行有效验证。研究发现湄公河河口冲淡水在远场呈现先东北后西南的顺时针传播模式,并结合数值模拟揭示了其以地转流作主导、风生洋流作调控转向的驱动机制。同时对ENSO异常事件期间冲淡水远场传播的加速和减速现象进行量化,发现其影响比例不超过正常水平的5%。

该研究进一步扩展了时变重力卫星观测在海洋中的应用范围,是继非比容海平高、海底压强和两极环流后的第四类应用,属于卫星重力在海洋观测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该时变重力卫星观测法与远洋同位素采样法相比显着降低了观测成本,大大提高了时空采样率和连续性,预计可扩展到全球其他河口外海区。

相关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9583

https://doi.org/10.1016/j.gloplacha.2021.103686


文字、图片:课题组

审核:闫利